應試公衛師心得分享1--在挑戰中認識自己

/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吳沛璟

 

跟很多懵懂的大學生一樣,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當時的我覺得有一張證照或許對職涯有加分,所以報考公衛師,但是因為準備不夠所以落榜。我發現自己不太喜歡制式的紙筆測驗,所以在上了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後,開始思考是否還要繼續報考。

 

在碩一的時候上陳端容老師的「社區健康營造」的過程中,我逐漸了解到公衛專業原來也可以在社區的第一線和其他工作者合作,促建社區的健康福祉,比如說我們實際進入社區中,了解社區發展組織如何透過設計運動和藝術課程來陪伴長者,更策劃美術展使長者在退休後依然可以學習新知、發揮所長,又可以和朋友、家人們互動,藉此維持身心健康,在過程中才下定了決心再一次參與公衛師的考試。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公衛師和社工師的角色有幾分相似:社工師透過連結資源、陪伴和充權個案,使需要被幫助的人可以重新在困境中站穩再出發;而公衛師則是透過自身所學的專業(如流行病學、環境職業衛生、行為科學等)和各領域的專業人士溝通、合作找出問題,陪伴社區和場域的人們提升健康意識、促進自身的健康。同樣的,公共衛生與社會工作都會透過研究、直接服務的充權和採用多元觀點來服務人群,普遍來說社會工作較多關注個人、家庭和社區的的各樣問題,包含貧窮和家庭問題等,而公共衛生則較多從預防醫學和健康促進的角度切入,兩者雖有相異之處,卻也是互相支持和協助的夥伴。

 

因為基督教信仰和長期在教會陪伴青少年,加上公衛系的薰陶,我逐漸認為公共衛生是關注人的身、心和社會的健康,因此對青少年和家庭關係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產生興趣,因此我的研究論文希望能夠透過了解父母教養方式如何與青少年的過早性行為互動,來解決青少年過早性為的問題。

 

大學四年在臺大公衛系的所學讓我具備公共衛生各個領域基本的知識,比如說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職業衛生、環境衛生、健促衛教、醫事機構管理和公共衛生法等等,這些基礎使我在預備考試時不用從零開始。除此之外,在預備考試時,我先上網搜尋公衛師的歷屆考題,發現各個補習班也會在YouTube上免費提供考古題的解析。於是我先將各個解題影片看過一遍,一邊了解可能的出題模式,一邊複習基本的觀念,遇到不熟悉的題目和觀念就翻閱大學、研究所時的上課講義,或者透過網路搜尋相關知識,考前也和一起預備考試的同學討論題目、複習重點和彼此鼓勵,在考場外各個補習班免費發放的重點複習和時事猜題的講義,對於重點整理和快速了解近期的公衛時事也有不小的幫助。

 

第二次考試時原本覺得會有很多充裕的時間可以預備,但當學期開始才發現時間和精力的有限。所以我檢視了自己的生活時間分配和預備狀態,決定把重點放在複習生物統計學的觀念和公式,其餘的科目則是在從剩餘的時間中分配。現在回頭看,我認為能夠在在學學生的身份考上公衛師國考,重要的關鍵是要檢視並且了解自己的狀態和能力。很多時候碩士生被忙碌沖昏頭一昧的埋頭努力,不論是和身旁的同學比較,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或是覺得為了追求更好的成績而沒有資格休息,但實際上越是忙碌越是需要有些安靜的時間檢視自己的動機,重新思考自己努力學習和考試的目的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生命計畫、感興趣的主題和擅長的科目都有所不同,需要先好好的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真正在意的,關注自己的需要,才不會迷失在比較和他人眼光的洪流中,能夠有力氣長期奮戰下去。

 

最後,給未來的自己和也想要參與各種考試的學弟妹小小提醒,相信大家能考上臺大對於如何讀書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和自己的方法,重要的是如何學習放鬆和放過自己,安排一些運動和休息的時間,相信對學習效率和生活的樂趣會更有幫助。期待自己,雖然在未來依舊會有許多的挑戰和未知,但仍然可看見每一個生命的價值和獨特,能夠溫柔而堅定的陪伴人,不論在任何領域中都能發揮公共衛生的精神,幫助人群能活出真正健康的生命。

 

 

>>上一篇:公衛專欄-「所有的經驗都不會白費」練功二十年,公衛人的科學傳播之路

 

>>下一篇:公衛專欄-應試公衛師心得分享2--整合資源,發掘自己應試優勢